查出甲状腺结节后,不少人担心 “结节会慢慢长大,最后变成癌”,陷入焦虑。对此,徐浦特聘肿瘤专家张晖指出,甲状腺结节并非都会癌变,部分良性结节可能随访中自行消失,少数结节则可能短期内恶变,核心区别在于 “结节的性质与风险特征”,通过专业检查判断风险,才能避免过度担忧或忽视隐患。
多数结节是良性,不会癌变张晖专家强调,临床中约 90% 以上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,不会发展成癌症,甚至部分良性结节会随时间推移自行消失:
良性结节的常见类型(如滤泡性腺瘤、结节性甲状腺肿、炎性结节),多因碘摄入异常、内分泌波动、炎症刺激等因素形成,生长缓慢且无恶变倾向; 部分炎性结节(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引发的结节),随着炎症消退,结节可能在随访 1-5 年内逐渐缩小甚至消失;即使是长期存在的良性结节,只要无明显变化,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,无需过度干预。展开剩余65%少数结节可能恶变,需警惕 “快速变化”虽然多数结节良性,但仍有 5%-10% 的结节可能发生恶变,尤其出现以下情况时,恶变风险较高,需高度警惕:
结节短期内快速增大:若结节在 1 年内直径增长超过 3 毫米,或体积翻倍,可能提示细胞增殖活跃,需进一步排查是否恶变; 结节质地与形态改变:原本质地柔软、边界清晰的结节,若逐渐变硬、边界模糊,或出现钙化(尤其是微钙化)、纵横比>1(结节上下径大于左右径)等特征,恶变概率会显著升高; 伴随症状出现:若结节增大压迫周围组织,出现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、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可能已发生恶变或侵犯周围结构,需立即就医检查。关键判断依据:通过 “超声 + 穿刺活检” 明确结节性质
张晖专家指出,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会恶变,核心是通过 “超声检查 + 穿刺活检” 明确结节性质,这是区分良性与恶性的 “金标准”:
超声检查初步评估:超声可观察结节的大小、形态、边界、回声、是否有钙化、血流信号等特征 —— 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晰、形态规则、无钙化、血流信号不丰富;恶性结节则常出现边界不清、形态不规则、微钙化、纵横比>1、血流信号异常增多等特征,通过这些特征可初步划分结节风险等级(低危、中危、高危)。 穿刺活检明确诊断:对超声评估为中高危的结节,需进一步做细针穿刺活检,通过在结节上取少量细胞进行病理分析,直接判断结节是否为恶性 —— 若活检结果为良性,定期随访即可;若为恶性或疑似恶性,需及时制定治疗方案(如手术切除),避免病情进展。结节随访与处理,张晖专家给 2 点建议 低危良性结节:定期随访,无需过度治疗:超声评估为低危的良性结节,建议每 6-12 个月复查 1 次超声,观察结节大小与形态变化,若长期无明显变化,可延长随访间隔至 1-2 年,无需手术或药物干预,避免过度治疗; 中高危结节:及时活检,明确性质:中高危结节需尽快做穿刺活检,若确诊恶性,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手术(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全切)、碘 131 治疗等方案;即使活检为良性,也需缩短随访间隔(每 3-6 个月复查 1 次),密切监测结节变化。甲状腺结节是否会癌变,不能凭 “时间长短” 或 “大小” 判断,关键看 “性质”。“查出结节后无需恐慌,先通过专业检查明确风险,良性结节定期随访即可,恶性结节早发现早治疗,治愈率极高,切勿因盲目担忧或忽视随访延误病情。”
发布于:上海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